2024銀行家金融創新論壇暨銀行家金融創新成果發布會於11月23日在北京召開,本次論壇以“金融創新與新質生產力”為主題。中信銀行副行長賀勁鬆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,以下為他在本次論壇發表的重要觀點。
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、新模式、新動能,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。當前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雲湧,我們越來越感知到,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、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變量。
2023年,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,並將“科技金融”列在首位;2024年,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目標方向,強調“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製”。銀行業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一環,發展好科技金融,既是落實黨中央部署的政治要求,也是推動業務創新發展的內在需求,從時代趨勢看,機遇廣闊、土壤豐厚,可以用三個“新”來概括。
一是政策革新。當前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,在“追求質量和效益”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下,科技金融政策從單一部門的單項舉措,逐漸轉化為中央部署下“多部委聯合、統籌化推動”的立體式安排。2024年6月,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《關於紮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》,各地區也跟進製定了屬地化方案,這些體係化、密集化、協同化的部署,為科技金融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頂層支撐。
二是產業創新。從1985年國家科技體製改革,到2023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組建了中央科技委員會,近40年的時間,“神舟”飛天、“北鬥”組網、“嫦娥”探月、“蛟龍”入海,集成電路、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方興未艾……科創產業借助“新型舉國體製”蓬勃發展,基礎設施更加夯實、集群效應更加顯著、商業應用能力更加成熟。目前,我國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超46萬家,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26個,位居世界首位。可以說,科技產業完成了從“立梁架柱”到“積厚成勢”的轉向,為科技金融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。
三是行業向新。隨著國家戰略及產業結構的變革,銀行業發展逐漸從“基建—房地產—金融”的舊三角模式,向“科技-產業-金融”的新三角模式轉向。科技型企業廣泛分布在現代產業體係的各領域,產業鏈條長、合作場景廣、資本運作多,為銀行服務提供了豐富的觸點,是銀行業開辟新的經營陣地、培育新的增長曲線的必然選擇。當前,科技企業已經成為銀行的“兵家必爭之地”,科技金融的應用水平也成為銀行綜合經營能力的重要體現。
從實踐角度看,發展科技金融不僅僅是產品迭代和服務創新,更是戰略布局、業務體係和經營理念的重塑。這要求銀行加速構建創新化的科技金融發展模式,實現“政治性”與“盈利性”,“當期收益”與“長遠價值”的高度統一。
中信銀行作為一家應改革而興的國有金融企業,始終以創新基因踐行國家戰略,將科技金融作為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著力點,持續探索具有中信特色的服務模式。結合實踐經驗,筆者認為,發展科技金融需要在“三個全”上下功夫。⠠⠠⠀
一是提供“全周期”服務支持。科技企業的發展成熟並不是一蹴而就,需要跨越“魔鬼之河”“死亡之穀”和“達爾文之海”。因此,支持科技金融發展,需要打造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。中信銀行堅持以“產業的邏輯”評估客戶價值,以“發展的眼光”看待融資需求,針對科技企業成長的各階段,打通形成貫穿初創期、成長期、成熟期及擬上市、上市的全周期綜合金融服務方案。同時,按照“投早、投小、投長期、投硬科技”的要求,深耕新科技、新市場客群,超前布局一批具備長期發展前景的科技型企業,全力提升發展初期的科創企業獲貸水平。截至2024年10月末,中信銀行為超2.7萬戶科創企業提供了授信服務,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超千億元,有力支持了優質科技企業完成“從0到1”的跨越。
二是打造“全鏈條”服務能力。科技企業普遍具有輕資產、高技術、高不確定性的特征,且缺少傳統抵質押物,這種“不看磚頭看專利”的企業特性,與傳統金融服務體係存在一定錯位。要解決好科技企業的融資便捷度問題,銀行應統籌建設適配於科創企業的全鏈條服務機製。中信銀行聚焦科創金融供給質量,著力打造科技金融專業化敏捷體係,創新建立了“專項考核、專業審批、專職盡職免責、專業風險評級、專門資源保障、專屬產品創新”的“六專”服務機製。在機構設立上,成立13家科創金融中心、遴選近200家科創金融先鋒軍支行,打造了“總—分—支行”“前—中—後台”聯動式營銷服務隊伍;產品創設上,深入研究產業集群和產業政策,開發火炬貸、投貸聯動、科技人才貸、科技研發貸等創新產品;同時,鼓勵各分行根據地域特征推出屬地化特色產品,比如北京分行圍繞高校院所孵化企業推出“科技成果轉化貸”,杭州分行結合省級一級股權市場環境推出“長三角積分卡3.0模型”,南京分行針對屬地專精特新企業推出“明珠貸”等。通過貫通全行的鏈條式服務,中信銀行致力於為科創企業提供更優的融資結構、更強的融資功能,和更具競爭力的融資模式。
三是構建“全方位”服務體係。科技企業技術不確定性大、投資回報期長的特征,決定了其融資需求的多元化。這要求銀行做好“開源式”綜合服務,加快從“信用中介”向“融資+融智”的“服務中介”轉變。中信銀行著眼構建科技金融開放新生態,依托中信集團產融並舉、融融協同的資源稟賦,聚合中信證券、中信建投、中信信托等優質金融公司,積極構建“商行+投行+協同+撮合”的綜合融資生態圈,打造“股—貸—債—保”聯動的多層次、專業化、特色化科技金融服務體係。截至2024年9月末,中信集團服務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9568家,覆蓋率達83%,中信係券商在科創板、創業板、北交所的IPO項目數量及規模均保持市場第一,科技創新債承銷規模近1700億元,持續領先市場;中信銀行科技金融貸款餘額達3874億元,較年初增長25.2%,保持了高速增長,在科技金融領域樹立起了特色化服務的“中信新名片”。
千川匯海闊,風好正揚帆。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係是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、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一招,時不我待,勢在必行!中信銀行將堅守服務實體的初心使命,主動擔當、多點發力,充分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優勢,全力做好科技金融“大文章”,為打造新質生產力、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中信力量。